预约电话:0377-60163696 人工预约平台

陈列展览

临时陈列
系列报道之五:巴孔高族药神像 ——针灸神力的巫医道具
2025-05-21

编者按:“万木有灵——非洲雕塑艺术展”为南阳首次引进的国外元素的重要展览,为进一步宣传该展览的意义价值及社会影响,全方位、多角度解读该展览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色,南阳市博物院将策划撰写系列报道文章,今天推出系列报道之五《巴孔高族药神——针灸神力的巫医道具》。

南阳市博物院与大同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万木有灵--非洲雕塑艺术展”,202541——526日在南阳市博物院二楼临时展厅展出。开展以来,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与关注,本次展览汇聚百余件来自西非、中非、南非的珍贵藏品,展览中的酋长权杖、酋长大圈宝座、象牙形饰人物镂雕鼓、彩色手持瓢形面具、大中型祖先纪年雕像等珍贵展品,将于526日结束展出,返回大同市博物馆,其中包括喀麦隆巴孔高族药神木塑像等珍品。诚邀您前来南阳市博物院,一睹它们的风采!

image.png 

巴孔高族药神像 喀麦隆

这件非洲喀麦隆巴孔高族药神木塑像,它是表示针灸神力的巫医道具。塑像为立姿,通高85厘米、宽30厘米,头戴冠,面部黝黑、浓眉、高鼻梁、双眼圆睁,嘴巴大张,表情夸张,左臂弯曲放于胸前,右手上举一长约30厘米木质针状物,针状物的另一端有箭头形的装饰。身上背有20多个大小不一的药包,药包用植物纤维做的绳子及数十个铁钉联结在一起,药神赤脚立于圆形底座上,双小腿粗壮、裸露。

在非洲,药神通常是指那些被认为拥有特殊医药知识和能力的人物,他们可能是部落中的长者、巫医或者具有特殊地位的个体。这些“药神”通常会利用植物、动物和其他自然资源来制作药物,并通过仪式和祈祷来治疗疾病和保护社区。

喀麦隆作为非洲文化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药神信仰融合了祖先崇拜、自然灵力、巫医仪式和草药医学,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与宗教体系。巴孔高族的药神形象常与森林之神和祖先崇拜结合,其信仰中,森林被视为药草与生命能量的源泉,长针、药包、铁钉等是药神身上的必备之物,据相关记载,长针主要用于刺破象征疾病的替身或符咒,密集的铁钉源自非洲“钉子守护神”传统,象征抵御疾病与邪灵的入侵,赋予药神超自然的防御力 ,钉子排列形成的辐射状图案,代表药神对治疗能量的聚集,这一形象通过药包自然疗愈、铁钉(超自然防护)、长针(仪式权力)等的组合,构建了巴孔高族“医疗即神圣实践”的信仰体系。它不仅是疾病治疗的祈求对象,更是社区秩序、自然敬畏与神灵智慧的立体化表达,体现了非洲文化中艺术、信仰与实用功能的深度融合。

非洲传统医学中的“针灸”与东亚针灸体系不同,更接近符号性刺入或药物注入的疗法。非洲人用荆棘或金属针刺入人体,通过切割皮肤并填入药粉,形成永久性治疗符号。这样做是基于“体液平衡”或“邪气排出”观念,而非经络理论。这种技术常与占卜结合,先确定病因(如祖先惩罚、巫术诅咒)再治疗。在喀麦隆部分族群中,可能存在以下混合用法:药神塑像作为治疗台,患者触摸药神特定部位如钉钉处,同时巫医进行刺皮治疗,刺入患者皮肤的针与药神塑像上的铁钉呼应,代表“同步驱逐病魔”。在非洲,药神塑像本身是祖先或神灵力量的载体,塑像表面或内部常填充草药如树皮、根茎、矿物或动物遗骸,巫医通过祈祷、献祭激活其疗效,通过接触或象征性动作作用于患者。巫医在使用草药时,会呼唤神灵与森林之神共同作用,形成“神、人、自然”三位一体的治疗体系。部分塑像会钉入铁钉、刀片或荆棘,但目的多为标记誓约、释放灵力、驱邪,因此,药神塑像不仅是艺术珍品,更是了解非洲宇宙观与社区治理的关键。

在斧凿与木纹的对话中,非洲匠人将信仰、自然与生命凝练为永恒的艺术形式。当灯光穿过展柜,这些万里之外的木雕将在地板上投下来自非洲的影子,我们期待与您共同见证:最朴素的材料,如何孕育最震撼的灵魂史诗。(供稿:林丽霞)

 

    image.png

image.png 

 


官方网站

博物院微信号

知府衙门微信号

张衡博物馆微信号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南阳市博物院版权所有

官方网站

博物院微信号

知府衙门微信号

张衡博物馆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