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电话:0377-60163696 人工预约平台

陈列展览

临时陈列
系列报道之六:铜镜趣味知识集锦
2025-09-05

铜镜,作为古代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器具,不仅映照过古人的容颜,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铜镜的奇妙世界,看看那些鲜为人知的铜镜趣事,你知道多少?

一、铜镜出现前怎么照面?

《庄子·德充符》载: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郭沫若先生曾形象地阐释了铜镜的发展过程:古人以水为鉴,故以盆盛水照容。最初可能用陶盆,随着金属工艺的发展逐渐使用铜盆,铜盆打磨得光滑洁净,即使无水也可以用来照容,铜盆进一步扁平化即形成铜镜。盆上的花纹演变成镜背的纹饰,而器足则演化成镜钮。

二、最大、最重的铜镜是哪个?

迄今为止我国出土面积最大、最重铜镜——西汉矩形五钮龙纹铜镜,又称齐王墓青铜方镜,现藏于淄博市博物馆。它高115.1厘米、宽57.5厘米、1.2厘米、重56.5千克!它又薄又重“方”“大”“重”“薄”的特性,堪称“中华第一铜镜”

image.png

图片来自网络 

、铜镜照出的影像清晰吗?

不少人受古装剧影响,觉得古代铜镜照出的影像昏黄模糊,只能看出个大致轮廓。实际上,古代铜镜的正面平整光滑,呈现出银白色,具备良好的映照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镜子相似。《淮南子・修务训》记载,“明镜之始下型,朦然未见形容,及其粉以玄锡,摩以白旎,鬓眉微豪可得察之”。这里的“粉以玄锡,摩以白旎”就是关键的提亮工序,经此处理,人的鬓发、眉毛都能照得清清楚楚。

image.png

四、铜镜需要经常保养吗?

由于铜容易与空气发生反应,铜镜容易生锈,因此需要常磨才能照影。在古代,有一种专门的职业——磨镜师,他们如同走街串巷磨剪子的师傅,负责铜镜的打磨工作,用磨镜药擦拭让镜子重焕清晰。在明代刘基所著《多能鄙事》中,对使用的材料还有具体记载:“制作磨镜药需要白矾、水银、白铁、鹿角灰”。

image.png

《磨镜图》 清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五、铜镜的形状演变

早期铜镜以圆形为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铸造技术的进步,方形镜开始出现数量较少如洛阳市西工区战国墓出土的透雕四凤纹铜方镜。隋唐是铜镜造型创新的鼎盛期,出现了菱花形、葵花形、亚字形等新样式,并开始出现有柄镜,方便携带和使用这一造型为后世延续。宋代以后出现了更多仿生、仿器物的造型桃形、长方形、钟形、盾形、心形、鼎炉形等。

image.png

四凤透雕镜 东周 洛阳市博物馆藏 

image.png

桃形镜

image.png

钟形镜

image.png

鼎形镜


image.png

盾形镜

image.png

瓶形镜

image.png

带柄“唐”字铜镜 清 南阳市博物院藏

、博物馆里铜镜为啥总“背对”观众?

漫步博物馆,会发现铜镜大多以背面示人,其正面仿佛“羞于一见”。这并非因为什么灵异传说,而是有着科学依据。古代铜镜由铜锡合金打造,历经千年氧化,正面变得斑驳不堪,原本精细打磨的镜面痕迹和氧化层成为重要历史信息载体。在现代文物修复中,为最大程度保留历史信息,禁止随意打磨铜镜正面,仅允许清除有害锈。而铜镜背面往往饰有精美的浮雕、铭文、神兽纹样或吉祥图案,纹饰较厚或有保护层,更能展现古代工艺、社会、文化风貌,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艺术日记”,自然成为展示重点。

、铜镜的用途只有照容吗?

铜镜可远不止能照容这么简单!古人认为镜面光洁,能反射妖邪之气,镜子中的“日月光辉”可使妖魔鬼怪原形毕露,所以秦汉墓葬中,随葬铜镜镜背常装饰龙凤、八卦、万字、日月星辰等驱邪纹饰,用于辟邪祈福,保佑死者在阴间安宁。另外,圆圆的铜镜寓意团圆和美,是不错的馈赠佳品。造型精美的铜镜,送友人可维系友情,送大臣寓意慧眼如镜;若镜背刻上“长相思”等情话,还能成为情人之间的定情信物。

image.png

日光昭明重圈铭文铜镜 汉 南阳市博物院藏

image.png

 星云纹铜镜 西汉 南阳市博物院藏

image.png

 家常贵富铜镜 西汉 南阳市博物院藏

image.png

三乐铜镜 唐 南阳市博物院藏

image.png

五子登科镜 明 南阳市博物院藏

怎么样,这场铜镜“知识”大挑战,有没有刷新你对铜镜的认知呢?铜镜虽小,却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文化习俗与审美意趣,是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瑰宝。

作者:韩梅



image.png
image.png


官方网站

博物院微信号

知府衙门微信号

张衡博物馆微信号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南阳市博物院版权所有

官方网站

博物院微信号

知府衙门微信号

张衡博物馆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