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由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指导、南阳市博物院主办、南阳唐王府博物馆协办的《烽火青春—宛属平津同学会抗日救亡展》在张衡博物馆文庙展厅(宛属平津同学会旧址)对外开放。展览共分为国难当头青年奋起——东北沦陷、振臂南阳、时代危局、青年觉醒、七七事变、平津沦陷;热血汇聚星火燎原——流亡返乡、投身抗战、筹备办会、抗战宣讲、编排话剧、街头高歌;行动支援助力抗战——出版刊物、募捐物资、联络接待、开办书店、组织分会、精神传承三个单元。

在民族危亡的烽火岁月里,一群胸怀家国的青年曾在南阳汇聚——他们,就是“宛属平津同学会”的成员。1937年10月4日,在中共南阳特支的指导下,共产党员郭以青、袁宝华等7人,响应“联合一切抗日力量,掀起抗日救亡高潮”的号召,在南阳成立了宛属平津同学会。它是豫西南最早的学生抗日救亡团体之一。他们以南阳城为中心,在瓦店、青台、赊店、新野、唐河等地设立分会,他们以刊物、话剧、歌咏等形式宣传抗日,唤醒民众,汇聚青年力量,为中原地区的抗日运动奠定了思想和群众基础。

在那个血与火的年代,他们用青春与信念,为民族存亡呐喊;用知识与行动,为觉醒年代写下壮丽篇章。
烽火青春不灭,热血誓言犹在。致敬先辈,吾辈当自强。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八十余载风雨兼程,侵略者的铁蹄和战争的硝烟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正是那场烽火,点燃了宛属平津学生的怒火——他们回到家乡,以独有的方式践行“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誓言:或奔走呼号,用笔墨与呐喊唤醒沉睡的国人;或毁家纾难,以赤子之心汇聚成保家卫国的洪流。

今日回望,那些年轻的身影早已融入历史的星河,但他们用抗争诠释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照亮前路的火炬。当和平的阳光洒满大地,我们当铭记:爱国从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危难时的挺身而出,是盛世里的砥砺前行。
新时代的青年必将接过先辈的接力棒,以赤子之心守护家国安宁,以奋斗之姿续写民族华章,传承与弘扬宛属平津同学会的爱国精神与奋斗精神。


地址:南阳市鼎盛大道369号(光武大桥南段向南980米路西)
官方网站
博物院微信号
知府衙门微信号
张衡博物馆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