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万木有灵——非洲雕塑艺术展”为南阳首次引进的国外元素的重要展览,为进一步宣传该展览的意义价值及社会影响,全方位、多角度解读该展览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色,南阳市博物院将策划撰写系列报道文章,今天推出系列报道之三《万木有灵 非洲雕塑艺术展——穿越时空的灵魂对话》。
探索一座城市,怎能错过它的博物馆?
南阳市博物院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创建于1959年,于2021年新馆开放,作为豫西南地区最大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从史前文明到现代文明,应有尽有。
而此次更是一场名为“万木有灵——非洲雕塑艺术展”的展览正在上演,带来了一场灵魂与自然的视觉盛宴。你是否想过?一块普通的木头,经过艺术家的雕刻,竟能展现出如此震撼的生命力?
这个展览让大家得以窥探遥远的非洲文化,感受那片土地上悠久的雕刻艺术。非洲,这片辽阔而神奇的土地,以其独特的雕刻艺术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这些作品虽然看似没有明确的年代标记,但它们所蕴含的幽玄与瑰丽、粗犷与妩媚,让人心生向往,探索美的真谛。
展览地点位于南阳市博物院临展厅,分为三个单元:“灵魂的幻化——人像雕塑”展现了非洲人民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心灵的影像——面具雕塑”则通过面具传递了非洲人在仪式和庆典中的精神世界;“生命的记忆——用品雕塑”则记录了非洲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传统。每一件展品都充满了想象力和艺术张力,让人仿佛置身于非洲的原始丛林中。
这场展览汇聚了来自喀麦隆、尼日利亚、几内亚等中非国家的109件雕塑艺术品,涵盖人像、面具、储物盒、椅子及权杖等,展现出非洲艺术家们对自然环境、日常生活、历史文化和民族信仰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表达。每一件作品都让人忍不住产生想象,仿佛能听见非洲大地的回声,感受艺术的震撼,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艺术,更是非洲人民对自然、生命和信仰的深刻理解。
随着“万木有灵——非洲木雕艺术展”的对外开放,不仅展示了非洲丰富多样的雕塑艺术,更让观众领略到来自中非国家的独特文化魅力。
当现代城市的霓虹遮蔽星光,一场与原始灵魂的邂逅正在展厅中悄然酝酿。推开“万木有灵”非洲木雕艺术展的大门,仿佛踏入一片被时间封存的密林:粗粝的木香在空气中浮动,数百尊雕像静默伫立,它们的裂痕中沉淀着热带雨林的暴雨、撒哈拉的风沙,以及人类手掌摩挲千年的温度。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器物陈列,而是一次跨越大陆与世纪的灵魂震颤,每一刀刻痕都是非洲先民写给未来的密语,每一处磨损都是文明与自然对话的印记。
当走进展览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栩栩如生的人像雕塑,雕刻师们巧妙地将灵魂与形体结合,展示了非洲人们对于生活的深刻思考。接着围绕着心灵影像的面具雕塑则让观众惊艳,它们丰富而细腻的表情与色彩,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非洲民族精神的象征。这些面具代表着各种文化背景与民间传说,仿佛带领我们跨越时空,体验非洲人民的生活和信仰。
最后的单元则结合了生活用品与艺术性,展示了用雕刻将生活与艺术相融合的超凡构思。椅子、储物盒等,一件件看似平常的日用品,通过艺术家的巧思升华为拥有灵魂的艺术品,令人叹为观止。
中非两国自古以来拥有悠久的友谊与文化交流,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这种文化互动愈显重要。非洲雕塑艺术以其深邃的精神内涵,架起了中非沟通的桥梁,促进着文化的包容性与多样性。正如展览主题“万木有灵”所传达的,艺术并非静止的,它蕴含着生动的情感与生命的回响,展现着文化交融下的独特魅力。
在这里,灵动的雕刻不仅记录着非洲大地的风情,更为每一位观众带来了心灵的启迪与共鸣。通过这次展览,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共通与差异,也可以更好地珍视我们自己的文化遗产。(供稿:刘林)
地址:南阳市鼎盛大道369号(光武大桥南段向南980米路西)
官方网站
博物院微信号
知府衙门微信号
张衡博物馆微信号